加密生息資產的確定性:解析收益來源、風險結構與未來趨勢

在不確定性中追尋確定性:解析加密生息資產

當世界局勢動蕩不安,避險情緒悄然回潮。金價屢創新高,比特幣重返八萬美元之上。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,"確定性"已成爲稀缺資產。投資者不僅追求收益,更尋找能夠穿越波動、具備結構性支撐的資產。鏈上金融系統中的"加密生息資產",或許正代表了這一新形態的確定性。

這些承諾固定或浮動收益的加密資產重新進入投資者視野,成爲動蕩市況中尋找穩健回報的錨點。然而在加密世界,"利息"不僅僅是資本的時間價值,往往是協議設計與市場預期共同作用的產物。高收益可能源自真實的資產收入,也可能掩蓋着復雜的激勵機制或補貼行爲。要在加密市場中尋得真正的"確定性",投資者需要深入拆解底層機制,而不僅僅是關注利率表。

自2022年聯準會開啓加息週期以來,"鏈上利率"概念逐步走入大衆視野。面對現實世界長期維持在4-5%的無風險利率,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鏈上資產的收益來源與風險結構。加密生息資產試圖在鏈上構建"與宏觀利率環境競爭"的金融產品。

然而,生息資產的收益來源卻千差萬別。從協議本身"造血"的現金流,到依賴外部激勵的收益幻象,再到鏈下利率體系的嫁接與移植,不同結構背後映射着截然不同的可持續性與風險定價機制。當下去中心化應用的生息資產可粗略分爲三類:外生性收益、內生性收益以及真實世界資產(RWA)掛鉤。

在瘋狂的"特郎普經濟學"中尋找鏈上確定性: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

外生性收益:補貼驅動的利息幻覺

外生性收益的興起是DeFi發展早期高速增長邏輯的縮影。在缺乏成熟用戶需求和真實現金流的前提下,市場以"激勵幻覺"取而代之。許多平台通過"投放收益"的方式吸引用戶注意力和鎖倉資產。

然而,這類補貼本質上更像是資本市場爲增長指標"買單"的短期操作,而非可持續的收益模式。它一度成爲新協議冷啓動的標配,但依賴新資金流入或代幣通脹,結構近似"龐氏"。那些年化幾百、幾千的收益,往往只是平台憑空"印"出的代幣。

歷史經驗表明,一旦外部激勵減弱,大量補貼代幣將被拋售,損害用戶信心,造成TVL與代幣價格的死亡螺旋式下降。2022年DeFi熱潮褪去後,約30%的DeFi項目市值跌幅超90%,多與補貼過高相關。

投資者若要從中尋找"穩定現金流",需警惕收益背後是否存在真實的價值創造機制。用未來的通脹承諾今日的收益,終究不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。

在瘋狂的"特郎普經濟學"中尋找鏈上確定性: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

內生性收益:使用價值的再分配

內生性收益指協議通過"做實事"賺取的收入並分配給用戶。它不依賴發幣拉人或外部補貼,而是通過真實業務活動自然產生收入,如借貸利息、交易手續費,甚至違約清算中的罰金。這些收入類似傳統金融中的"分紅",也被稱爲"類股息"的加密現金流。

這類收益的最大特點是閉環性和可持續性:賺錢邏輯清晰,結構更健康。只要協議在運作、有用戶使用,就能產生收入,不需要依賴市場熱錢或通脹激勵維持運行。

內生性收益可分爲三種原型:

  1. 借貸利差型:用戶將資金存入借貸協議,由協議撮合借貸雙方並賺取利差。結構透明、運行高效,但收益水平與市場情緒密切相關。

  2. 手續費返還型:協議將部分運營收入(如交易手續費)返還給提供資源支持的參與者。收益與協議業務量直接掛鉤,抗週期性風險能力較弱。

  3. 協議服務型:協議爲其他系統提供安全性支持並獲得回報。這類收益體現了鏈上基礎設施作爲"公共物品"的市場價值,展現出強烈的結構創新和長期性。

在瘋狂的"特郎普經濟學"中尋找鏈上確定性: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

鏈上的現實利率:RWA與計息穩定幣的興起

越來越多資本開始追求更穩定、更可預測的回報機制:鏈上資產錨定現實世界利率。這一邏輯將鏈上穩定幣或加密資產對接至鏈下低風險金融工具,如短期國債、貨幣市場基金或機構信貸,在保持加密資產靈活性的同時獲取傳統金融世界的確定性利率。

與此同時,計息穩定幣作爲RWA的衍生形態也開始走向前臺。這類資產並非被動錨定美元,而是主動將鏈下收益嵌入代幣本身。它們試圖重塑"數字美元"的使用邏輯,使其更像一個鏈上的"利息帳戶"。

在RWA的聯通作用下,RWA+PayFi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場景:將穩定的收益資產直接嵌入支付工具中,打破"資產"和"流動性"之間的二元劃分。這不僅提升了加密貨幣在實際交易中的吸引力,更爲穩定幣打開了新的使用場景。

尋找可持續生息資產的三個指標

  1. 收益來源是否"內生"可持續?真正有競爭力的生息資產,收益應來自協議自身的業務。

  2. 結構是否透明?鏈上的信任來自公開透明。資金流向是否清晰?利息分配是否可驗證?是否存在集中托管風險?

  3. 收益是否對得起現實的機會成本?在高利率背景下,鏈上產品回報需與國債收益等現實基準相匹配。

然而,即使是"生息資產"也並非真正的無風險資產。它們仍需警惕鏈上結構中的技術性、合規性與流動性隱患。從清算邏輯是否充足,到協議治理是否中心化,再到RWA背後的資產托管安排是否透明可追蹤,這些都決定了所謂"確定性收益"是否具備真實的可兌現能力。

未來,生息資產市場可能重構鏈上"貨幣市場結構"。鏈上世界正逐步建立自己的"利率基準"和"無風險收益"概念,一種更有厚度的金融秩序正在生成。

在瘋狂的"特郎普經濟學"中尋找鏈上確定性: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

查看原文
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,仅供参考(非陈述/保证),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,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。详见声明
  • 讚賞
  • 7
  • 分享
留言
0/400
consensus_failurevip
· 4小時前
有故事讲讲呗~
回復0
花里胡哨研究院vip
· 18小時前
又一个智能合约坑等我跳进去探路
回復0
NFT收藏癖vip
· 07-07 09:48
太难稳了吧,还不如直接抄底btc
回復0
Tokenomics Therapistvip
· 07-06 05:39
又见庞氏神论!谁信谁傻
回復0
区块链Talkervip
· 07-06 05:31
实际上,收益在你提取之前并不算真实
查看原文回復0
熊市修行僧vip
· 07-06 05:27
贵在稳健 收益其次
回復0
闪电清算人vip
· 07-06 05:13
清算阈值 0.8,风险太高了吧...谁的头寸这么勇?
回復0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