📢 Gate廣場獨家活動: #PUBLIC创作大赛# 正式開啓!
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— PublicAI (PUBLIC),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,即有機會瓜分 4,000 枚 $PUBLIC 獎勵池!
🎨 活動時間
2025年8月18日 10:00 – 2025年8月22日 16:00 (UTC)
📌 參與方式
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(PUBLIC)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
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(可爲分析、教程、創意圖文、測評等)
添加話題: #PUBLIC创作大赛#
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(如質押記錄、領取頁面等)
🏆 獎勵設置(總計 4,000 枚 $PUBLIC)
🥇 一等獎(1名):1,500 $PUBLIC
🥈 二等獎(3名):每人 500 $PUBLIC
🥉 三等獎(5名):每人 200 $PUBLIC
📋 評選標準
內容質量(相關性、清晰度、創意性)
互動熱度(點讚、評論)
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
📄 注意事項
所有內容須爲原創,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
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
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
零知識證明技術解析:原理、應用及行業影響
零知識證明:從原理到應用
引言
近年來,區塊鏈行業中零知識證明(ZKP)項目呈現爆發式增長,尤其在擴容和隱私保護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。然而,由於ZKP具有高度數學特性,深入理解它對普通加密愛好者來說存在一定難度。本文將從頭梳理ZKP的理論和應用,探討它對加密行業的影響和價值,作爲一個系列的開篇。
一、零知識證明的發展歷程
現代零知識證明體系源於1985年Goldwasser、Micali和Rackoff提出的交互式證明系統理論。該理論探討了在交互系統中,通過多輪交互來證明一個聲明正確性所需交換的最少知識量。如果可以在不泄露任何額外信息的情況下完成證明,就被稱爲零知識證明。
早期的零知識證明系統效率和實用性不足,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。近十年來,隨着密碼學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廣泛應用,零知識證明逐漸成爲一個重要研究方向。其中,開發通用、非交互、證明體積小的零知識證明協議是關鍵目標之一。
零知識證明的重要突破是Groth在2010年提出的短配對非交互式零知識論證,爲zk-SNARK奠定了理論基礎。2015年,Zcash項目首次將零知識證明應用於交易隱私保護,開創了zk-SNARK與智能合約結合的先河。
此後,一系列學術成果持續推動零知識證明的發展:
此外,PLONK、Halo2等新型算法也在不斷改進zk-SNARK。
二、零知識證明的主要應用
零知識證明目前主要應用於隱私保護和擴容兩個方向。
隱私保護
早期隱私交易項目如Zcash和Monero曾廣受關注,但由於實際需求不及預期,目前已退居二線。
以Zcash爲例,其zk-SNARKs交易流程包括:系統設置、密鑰生成、鑄幣、Pour交易、驗證和接收等步驟。但Zcash仍存在一些局限性,如基於UTXO模型難以擴展,實際隱私交易使用率不高等。
Tornado Cash採用單一大混幣池設計,基於以太坊網路,具有更好的通用性。它可以保證只有存入的幣可被提取,且每個幣只能提取一次,證明過程與nullifier綁定等特性。
擴容
ZK擴容可在一層網路(如Mina)或二層網路(即ZK rollup)上實現。ZK rollup主要包括Sequencer和Aggregator兩類角色:Sequencer負責打包交易,Aggregator負責將交易合並並生成零知識證明,用於更新以太坊狀態樹。
ZK rollup的優勢在於低費用、快速最終性和隱私保護,但也面臨計算量大、需可信設置等挑戰。目前主流的ZK rollup項目包括StarkNet、zkSync、Aztec Connect、Polygon Hermez/Miden、Loopring、Scroll等,在SNARK/STARK選擇和EVM兼容性方面各有側重。
EVM兼容性是ZK系統面臨的一大難題。一些項目選擇開發專用虛擬機和編程語言,另一些則致力於實現與Solidity完全兼容。近期EVM兼容性的快速進展爲開發者提供了更多選擇。
三、ZK-SNARK的基本原理
ZK-SNARK(零知識簡潔非交互式知識論證)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零知識證明系統之一。它具備以下特性:
Groth16版本的ZK-SNARK證明過程主要包括:
這一過程爲ZK-SNARK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。後續文章將進一步探討ZK-SNARK的原理、應用案例,以及與ZK-STARK的比較等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