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,美國前總統唐納德·特朗普以“加密總統”的身分重返白宮,其推動加密貨幣發展的政策與個人商業布局,正在重塑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的格局。從曾經的批判者到如今的行業旗手,特朗普的轉變不僅是一場政治策略的勝利,更折射出加密貨幣在主流金融體系中的崛起趨勢。
特朗普早期對加密貨幣持強烈否定態度。2019 年,他稱比特幣“不是貨幣”“毫無價值”;2021 年更將其貶爲“針對美元的騙局”。然而,這一立場在 2022 年後發生根本性轉變。
關鍵轉折點始於 NFT 營銷:爲籌備 2024 年總統競選,特朗普發行個人主題 NFT,4.5 萬件產品 24 小時內售罄,淨賺 400 萬美元。此舉讓他意識到加密貨幣社區的強大資金動員能力。此後,他通過“Trump 47”政治行動委員會籌集 750 萬美元加密捐款,並在競選期間承諾放松監管,推動美國成爲“世界加密貨幣之都”。
2025 年上任後,特朗普加速行動:
特朗普的轉變背後是多重利益的交織:
2025 年 3 月,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,宣布將 BTC、ETH、SOL 等五種加密貨幣納入國家戰略儲備框架,並成立總統數字資產工作組。該計劃直接推動比特幣價格突破 10 萬美元,市值單日暴漲數百億美元。白宮首場加密貨幣峯會上,特朗普承諾推動穩定幣法案,並解僱對加密行業強監管的 SEC 主席鮑威爾,任命支持者掌舵監管機構。
特朗普的“加密總統”之路,既是個人政治野心的體現,也是加密貨幣主流化進程的縮影。從國家戰略儲備到家族商業版圖,其政策與行動正在重塑行業規則。然而,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仍需依賴技術創新與合規框架的完善。對於投資者而言,在追逐政策紅利的同時,更需警惕波動性與監管的不確定性。
特朗普的加密貨幣戰略既是技術革新與金融霸權的博弈,也是個人政治野心的延伸。盡管短期政策刺激了市場熱度,但監管套利、利益輸送與價值悖論等問題,正在侵蝕加密貨幣的“去中心化”理想。未來,隨着 2025 年白宮加密高峰會的推進,美國能否真正成爲“世界加密貨幣之都”,仍取決於政策落地效果與全球市場的信任重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