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美國大選牽動加密市場 川普拜登態度對比

美國大選與加密貨幣市場的互動

2024年美國大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,加密貨幣市場也隨之出現了一系列與選舉相關的代幣。川普陣營公開接受加密貨幣捐款後,以TRUMP爲代表的相關代幣一度市值高達7.75億美元。相比之下,拜登陣營對加密貨幣持更爲謹慎態度,因此相關代幣關注度較低。隨着川普封口費案件判決,其相關代幣價格下跌,而拜登相關代幣則有所漲。顯然,候選人的言論和政策立場正在影響着這些代幣的市場表現。

美國大選:2024年Meme持續炒作的主題?

候選人的加密貨幣態度

川普

川普在本次競選中一改往日對加密貨幣的負面看法,發表了一系列支持加密行業的言論。他承諾將保護比特幣的未來,確保美國5000萬加密貨幣持有者的錢包自托管權,甚至表示當選後將特赦絲綢之路創始人。

川普對加密貨幣態度的轉變其實早有徵兆。2022年底,他在社交平台上推出了限量版數字交易卡NFT。2023年,他又在某區塊鏈平台發行了"Win Trump Prizes" NFT,提供與其共進晚餐、獲得親筆籤名等特權。2024年5月,川普競選團隊正式接受加密貨幣捐款,進一步確立了其親加密的立場。

拜登

相比之下,拜登對加密貨幣持更爲保守的態度。最近,他否決了推翻SEC SAB 121的議案,該議案要求托管加密貨幣的公司將客戶持有的加密貨幣記錄爲負債。拜登在否決信中表示,推翻該規定將削弱SEC在會計事務上的權力,並強調其政府不會支持可能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措施。

拜登下一次可能對加密貨幣表態的機會是FIT 21法案。該法案爲數字資產提供了監管框架,根據區塊鏈的性質分配監管權。目前該法案已通過衆議院,還需經參議院投票和總統簽署才能成爲正式法律。

SEC的加密監管態度

在川普2016年至2020年任期內,SEC主席Jay Clayton對加密貨幣持謹慎態度,主要打擊欺詐性ICO活動和加密交易所平台。典型案例包括針對某些區塊鏈公司和加密項目的訴訟。

拜登任命的SEC主席Gary Gensler曾自稱爲"比特幣中間派極簡主義者",但他與前任一樣對非比特幣的加密貨幣持審慎態度,認爲"所有代幣都是證券"。在Gensler任期內,SEC針對加密行業的訴訟案件數量大幅增加,尤其是針對交易所的案件明顯增多。從SEC的執法行動來看,拜登執政期間對加密行業的態度更爲嚴格。

美國大選:2024年Meme持續炒作的主題?

競選進程

共和黨和民主黨將分別於7月和8月舉行全國代表大會,確定各自的候選人和政綱。川普和拜登預計將在9月進行首場辯論,這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重大影響。總統大選定於11月5日舉行。

川普在"封口費"案中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,法官將於7月11日宣判。雖然這不會在法律上影響川普繼續競選,但可能影響部分選民的投票意向。有調查顯示,如果川普被定罪,約16%的支持者會重新考慮投票選擇。

然而,封口費案的定罪反而促進了川普的籌款活動。4月份,川普團隊籌集的資金超過了拜登團隊。5月,川普團隊宣稱籌集資金超過4億美元,主要來自小額捐款。不過,雄厚的競選資金雖然有一定優勢,但並不能確保最終勝利。

加密貨幣在大選中的重要性

調查顯示,約19%的美國登記選民擁有加密貨幣,這一羣體的投票傾向可能會影響選舉結果。在關鍵的搖擺州,如亞利桑那州、佐治亞州、密歇根州等,部分選民表示他們會關注候選人對加密貨幣的立場。

然而,經濟議題仍是多數選民最關心的問題,尤其是經濟增長和通脹問題。如果候選人希望贏得搖擺州選票,經濟政策可能是首要考慮因素。不過,爲了吸引年輕選民,候選人可能會在適當時機再次提及加密貨幣相關議題。

選舉相關代幣風險提示

與美國大選相關的代幣價格波動較大,存在多方面風險。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:候選人可能改變其加密貨幣態度、競選口號可能發生變化、主流交易所上線這些代幣的概率較低等。投資者應謹慎對待,充分認識風險。

美國大選:2024年Meme持續炒作的主題?

TRUMP-5.95%
查看原文
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,僅供參考(非陳述或保證),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,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。詳見聲明
  • 讚賞
  • 3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留言
0/400
PoS养老院院长vip
· 3小時前
笑死 你川跟着btc甘蔗跑也是个人才
回復0
链上流浪诗人vip
· 3小時前
咋就谁当选谁暴涨呢
回復0
熊市生存者vip
· 3小時前
政客的承诺只是战略烟雾弹,对数据保持清醒观察
回復0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